
西晋第二位皇帝司马衷在历史上相当有名,不过他的名气并非来自治国才能,而是因为那些令人啼笑皆非的言行。这位皇帝从当储君时就闹出不少笑话,登基后更是因无力理政导致天下动荡。但仔细分析会发现,司马衷可能并非真正的痴呆,甚至比当今某些专家还要清醒几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关于司马衷是否真傻,历史上有两个著名典故。一次他在皇家园林游玩时,听到池塘蛙鸣,竟突发奇想问道:这些蛤蟆是为公家叫还是为私人叫?随从急中生智回答:在皇宫里叫的自然是为公家,在百姓家叫的就是为私人。更荒唐的是某年大饥荒,百姓饿殍遍野,大臣禀报时,这位皇帝竟反问:为何不吃肉粥?这句话成为千古笑谈,却也暴露出深宫帝王对民间疾苦的无知。从小锦衣玉食的司马衷,确实难以理解百姓连粗粮都吃不上的困境。
其实司马衷的糊涂有其特殊背景。长期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宫廷,使他完全不了解民间实情,就像现在很多城里人分不清五谷杂粮一样。客观来说,他确实资质平庸、反应迟钝,加上畸形教育环境,才显得格外愚昧。但比起当今某些故作高深的专家,司马衷至少是真性情。比如有教授声称自行车比汽车污染大,经济学家鼓吹挥霍钱财就是爱国,还有建议农民进城买房开车回村种地的荒谬言论,这些人才是真正的装糊涂。
展开剩余39%
历史记载中司马衷也有清醒时刻。公元304年北征兵败时,叛军追杀中只有侍中嵇绍誓死护驾。当叛军要杀嵇绍时,司马衷高喊这是忠臣不能杀,却未能阻止惨剧。事后他坚持不洗染血龙袍,说这是嵇侍中的血,不能洗去。这个细节让后世史学家重新审视这位白痴皇帝,元代史学家胡三省就质疑谁说皇帝真傻?可见司马衷虽愚钝,但绝非痴傻,至少比那些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强得多。
发布于:天津市
配资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