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84年,陈济棠的娃陈树柏被请回来国内给大家上课。
接到邀请那会儿,陈树柏着实惊了一下。想想以前,他跟着老爸的部队跟红军打过不少仗,所以现在中央邀请他,他心里头还是有点儿犯嘀咕。
直到邓小平派人给他带去口信,说不用担心任何事儿,中央特别期待他回国开课讲学。这时,陈树柏才安下心来,和老婆一起回到了祖国。
见到邓小平,陈树柏心里琢磨着两人可能会有一番激烈的争论,但出乎意料的是,邓小平对他父亲陈济棠赞不绝口。在交谈中,陈树柏好几次对我国改革的事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邓小平听后很高兴,两人就此聊开了。
可聊着聊着,陈树柏就越发激动,突然间,他给邓公提议说,要不给共产党换个名字。这话一说出口,邓公的脸色就微微一变,但紧接着,他就放声大笑起来,轻轻松松地把这事儿给岔开了。
为啥邓小平对陈济棠评价那么高呢?还有,当陈树柏提出建议时,邓小平是怎么应对的呢?
【受邀回到祖国】
1984年,身在美国的陈树柏意外收到国内寄来的一封信,信里邀请他回国去做演讲。信写得特别真挚,一看就很有诚意,信的最后,还写着邓小平的大名。
瞅见邓小平寄来的这封邀请信,陈树柏心里头那个激动啊,但更多的是惊讶和担忧。想想自己以前还跟着老爹陈济棠的部队到处征战,跟红军干过仗,再加上老爹那复杂的背景,他心里头七上八下的,顾虑真不少。
不过,陈树柏身为爱国的一份子,心里头虽然挺纠结的,但他特别想回到祖国怀抱。琢磨来琢磨去,他最后决定给邓小平写封回信,探探对方的口风。
信件刚发出去不久,陈树柏很快就接到了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钱三强的回复。钱三强在信里头一再跟陈树柏说,邓小平特别期待他能回国来讲课,让他别担心太多,别给自己太大压力。
陈树柏弄清楚中央的真正意图后,心里一下子放松了不少,立马带着老婆坐上了回北京的飞机。他们受邀到北京中科院去开讲座。
在北京那会儿,陈树柏有幸被邓小平等人亲自接见。在跟邓小平见面之前,陈树柏心里头那个忐忑啊,虽说邓小平在信里头写得热乎乎地邀请他回来,可真到了要见面的节骨眼儿上,他心里还是七上八下的,有点儿犯怵。
见过陈树柏夫妇后,邓小平可能感觉到了他们的拘谨,就笑着讲:“只要是漂泊在外的亲人想回来看看、讲讲课,我们都高兴得很,热烈欢迎。要是台湾的朋友们也有这心思,想回来走走,我们也是打心底里欢迎的。”
在邓小平的亲切会见下,陈树柏心里的防线慢慢放了下来,他开始和邓小平热烈地聊了起来。聊天时,陈树柏结合自己回国后的亲眼所见,给邓小平提了不少有实际意义的建议。
聊天时,陈树柏说道,他期望国家在搞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别忘了科技教育也得跟上,得多在培养人才这方面花点心思。
聊着聊着,他们俩还是说到了陈树柏的老爸陈济棠。陈树柏心里原本有点忐忑,以为一提到他爸,邓小平可能会不高兴。但出乎意料的是,邓小平非但没给脸色,反而对陈济棠赞不绝口。
说起陈济棠,邓小平对陈树柏认真地说:“你父亲管理广东那八年,做了不少好事,广东的老百姓到现在还经常想起他。”
邓小平这么说,其实是有他的道理的。陈济棠在广东掌管的这八年,广东的发展速度那是真的快,肉眼都能看得出来。那时候的广东,已经悄悄成为了我们国家众多城市里的领头羊。
【陈树柏之父陈济棠生平所为】
陈济棠1890年在广西防城港出生,那时候两广地区交流很多,所以在他17岁的时候,就去了广东省陆军小学,学起了军事方面的东西。
在陆军小学念书那会儿,他就加入了同盟会,跟着孙中山大哥搞革命,参与了不少大事儿。那会儿,陈济棠打仗特别勇猛,就这么一路从排长干起,最后升成了粤系军队里的大官。
国民党统治那会儿,陈济棠不光坐上了广东省政府头把交椅,还当上了陆军上将。他啊,老跟共产党军队硬碰硬,带兵打了好几仗。那时候,红军里头谁不知道有个反共的军阀大佬叫陈济棠。
1927年,南昌起义成功后,红军立马往潮汕方向进发。可在路上,他们不小心撞上了陈济棠带的军队,被打了个措手不及,队伍一下子就散了。那一仗,陈济棠的部队下手特别狠,杀了不少共产党同志,我们的损失大得很。
1932年那会儿,陈济棠带着他的粤军,跟红军在南雄那块地方打了一场大水口仗。这场仗啊,两边都使足了劲儿,士兵多得数不清,枪炮声震天响,一时半会儿根本看不出谁更强。可打着打着,战线越拉越长,陈济棠的军队就渐渐顶不住了,火力跟不上,最后被红军一下子就给打败了,只能往南雄那边撤退。
在水口那场大战里,陈济棠的军队也吃了大亏,不完全统计显示,他们光是人员伤亡就超过了3000人,由此可见这场仗打得有多激烈。
1933年9月25号,蒋介石没管老百姓的想法,硬是要集结上百万的军队。他还听了德国一个军事顾问的建议,用了“堡垒战术”。他把军队分成三路,从不同的方向朝着共产党发起了第五次大规模的围攻。
中央红军跟敌人打了一年多硬仗,但最后还是没顶住国民党军队的猛烈攻打。红军根据地一点点缩小,情况越来越糟糕。中央领导人琢磨了好久,最后决定带着队伍来个战略大转移。
不过,想在敌人重重包围下安全撤走,真不是件轻松活儿,特别是敌军那火力猛得吓人,他们咋可能轻而易举就放过到手的猎物呢?
周恩来正犯难呢,没想到收到了国民党南路军总司令陈济棠的一封信。信里头,陈济棠说他赞成中共抗日,想让周恩来那边派何长工作为代表,过来跟他聊聊。
说到这儿,让人挺纳闷,陈济棠明明军事上占了大便宜,咋就突然想和中共坐下来谈和呢?
说起来,陈济棠和蒋介石虽然都是国民党的军阀大佬,但在政治看法上那可是格格不入。陈济棠这家伙,在国民党面临关键时刻,没少给蒋介石找麻烦,多次发电报反对老蒋,就想把蒋介石从位置上拽下来。
除了搞政治,陈济棠还特别怕自己好不容易掌控的广东被蒋介石抢走。跟红军打仗时,他心里也琢磨透了,红军虽然是他的对头,但压根儿没打算动他的广东。真正一直盯着广东不放的,只有蒋介石。这么一想,陈济棠就主动发了电报,想和中共私下联手。
周恩来接到电报后,立马就下了指令,让当时管着中共粤赣军区的何长工司令员赶紧跑到瑞金去。何长工接到命令后,立刻快马加鞭地赶到了瑞金。一到那儿,周恩来就跟何长工说了为啥叫他过来的原因。
何长工了解真相后,心里头那个纳闷啊,毕竟陈济棠可是个有名的反共头子,以前的战斗中,他手上沾了不少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的鲜血。这样一个人,咋就突然想跟共产党联手了呢?
尽管心里头满是纳闷,何长工还是接了任务,跑到寻乌去跟陈济棠秘密商量事儿。他俩连着熬了三个日夜,好不容易谈拢了,和平地定下了五条规矩。这五条规矩具体说的是:
1、马上停止打仗;2、双方分享信息;3、打破封锁限制;4、开展商贸往来;5、有需要时,两边可以互相借用道路。
在谈判那会儿,周恩来给何长工发了封联系电报,电报里头写着:“长工啊,你养的那鸽子飞跑啦。”
国民党里那些心思细腻的人,一看到那封电报,心里头立马就吊起了嗓子眼,忙不迭地问何长工这是唱的哪出戏。何长工瞧他们这副模样,哈哈一笑,摆了摆手,解释说这不过是他跟周恩来私下里定的小信号,就是说和平的事儿成了,谈判顺利收尾啦。
但实际上,周恩来发那个暗号给何长工,就是说红军已经动手进行大转移了,让他赶紧回苏区等着听候安排。
1934年10月10号那天,中央红军已经憋足了劲儿,就等着开干了。领导一声令下,红军立马就开始突围。蒋介石其实早就知道了这事儿,赶紧让陈济棠在粤赣和粤湘那边,连着设了三道防线来阻拦。
但这时候的蒋介石,他还蒙在鼓里,不知道陈济棠已经跟共产党悄悄达成了和平协议。陈济棠表面上在那些红军转移的必经之路上加强了防守,但实际上呢,他却给红军开了绿灯,让他们畅通无阻。为了让红军这次突围能顺利成功,他还悄悄送去了1200多箱子弹呢。
红军在突围路上,那是严格遵守了协议,他们一路往粤北西边挺进,广东的地界愣是一点儿没沾,这让陈济棠真切感受到了中共的讲信用。
陈济棠不仅给红军送去了弹药,还给他手下的部队下了个指令:“只要敌军没动手,咱们就不准开枪。”
有了陈济棠的助力,红军只用了短短20天,就一举冲破了蒋介石布下的三道重重封锁。蒋介石听到这个消息后,气得不行,但红军这时候已经离开了广东,他一时之间对红军也没啥辙了。
陈济棠跟红军私下进行的谈判,一直都很低调,没多少人知道。谈判一结束,所有知情的人都闭紧了嘴巴,一个字都没往外说。
多年后,新中国成立了,老革命家何长工,这次谈判的关键人物之一,在他写的回忆录《那些年的往事》里,简单说起了这段历史。大家这时才明白,红军当年是怎么成功打破“围剿”的。
1936年的时候,陈济棠拉上李宗仁和白崇禧,一起搞了个西南联军,说是要抗日救国。他们弄出了个大动静,叫“两广事变”。说白了,就是想把蒋介石给拽下来,再跟共产党联手,一块儿打日本鬼子。
“两广事变”结束后,陈济棠在广东当政的日子也就到此为止了。
【陈树柏前往美国进修】
陈济棠这辈子总共有18个孩子,要说这里面谁最有名,那肯定是陈树柏了。
1928年10月10日,陈树柏在广东茂名呱呱坠地。他打小就拼劲儿十足,因为老爸对他期望挺高。受老爸的影响,陈树柏心里早早种下了参军的种子,后来还真考上了黄埔军校,成了第22期的一员。
1948年那会儿,20岁的陈树柏在黄埔军校表现超群,顺利拿到了毕业证。可巧不巧,正好赶上国共内战。刚毕业,国民党的大领导就看上了他,直接让他当上了少校连长,二话不说就派到海南岛去打仗了。
那时候,陈树柏统帅部队,多次跟共产党打得不可开交,战斗激烈,伤亡很大。这些经历,也为他后来接到回国邀请时,心里头顾虑重重打下了基础。
1950年那会儿,国共内战打到最后,国民党输了,败得一塌糊涂。蒋介石只好带着手下那些残兵败将,灰溜溜地跑到台湾去了。陈树柏呢,也跟着大军一块儿,去了凤山陆军军官学校,当起了教官。
陈树柏在凤山陆军军官学校没待多久,1951年他就去了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继续深造。在美国学习那会儿,陈树柏特别拼,不仅成功从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完成学业,还拿下了伊利诺斯大学的电机工程学硕士和博士学位,这足以证明他学习有多用工。
拿到电气工程学位后,陈树柏就直接去圣克拉拉大学当上了副教授,他这可真是大变样,从以前带兵打仗的军官,变成了现在受人尊敬的大学者。
在圣克拉拉大学工作期间,陈树柏因为教学表现特别出色,所以在1968年时被学校提升为了教授。那时候,他也就才40岁而已。
在圣克拉拉大学工作期间,陈树柏经常发表和自己专业有关的学术论文,收获了非常大的成功。不光如此,他还荣获了美国颁发的“总统科学特别荣誉奖”,在他的专业领域里,那可是个非常重要的人物。
陈树柏在美国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他心里一直惦记着祖国。身为科研人员,他非常在意祖国科技的进步。所以,当他看到邓小平发来的邀请信时,心里特别高兴。
回到国内,跟老婆一块儿,陈树柏瞧着北京到处都变得不一样,心里头真是感慨万分。这时候,他满脑子都是想法,特别想跟邓小平聊聊。
【得知共产党一名背后的深意】
跟邓小平见面后,他俩一见如故,聊得特别投机。陈树柏也不拐弯抹角,直接就跟邓小平说了他的想法。他说,咱们国家在搞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可别把科技发展给落下了。得好好规划一下,多培育些科技人才才是。
陈树柏跟邓小平聊得正欢时,心里头那点子想法就秃噜出来了,他直接跟邓小平提议,说共产党要不要考虑换个名字。邓小平一听,脸上先是一愣,但立马就乐开了花,笑着跟陈树柏细细解释起共产党的名字来。
树柏,你年轻可能不懂共产党这个名字背后的意义。它承载了众多革命先烈的坚定信念。而且,共产党不光是个名称,它还是咱们中国发展的顶梁柱,一路历经风风雨雨,好不容易才有了今天的局面,哪能随便改呢?最关键的是,咱们得让人家一提共产党,立马就想到中国...
陈树柏听完邓小平的话,心里头立马觉得不是滋味,觉得自己光顾着说,没往大了想,提的那建议太嫩了点。就是这次跟邓小平的聊天,让陈树柏对革命的想法又上了一层楼。他打定主意,得办所学校,给新中国培育些搞科研的人才。
【结尾】
1984年,陈树柏下定决心,从圣克拉拉大学辞了职,还掏出了自己辛苦攒下的所有钱,准备创办一所融合中西方教育的全新国际学校。
但开办学校真不是件轻松事儿,没多久,陈树柏就把自己的老本儿全搭进去了,还背上了不少债。可他心里那股子劲儿愣是没灭,选了个新地方,他又一头扎进建学校的活儿里,忙得不可开交。
1991年,美国总统又挑中他,让他去富尔伯特国际奖学金委员会当委员。那时候,他年薪已经涨到了12万美金。不过在委员会干满一年,他又果断不干了,带着那12万美金的年薪,转身就扎进了学校建设里头。
到了1994年,陈树柏的努力终究有了回报,他一手创办的国际科技大学成功开学了。从那以后,他便一心一意地投入到为祖国栽培科研人才的伟大工作中。
陈树柏后来聊起往事,总说他就盼着这辈子能拼尽全力,给国家多培养点人才。他这种爱国的精神,真是让人打心底里佩服。
打从改革开放那会儿起,国家的大佬们就一直特别欢迎那些想回国给祖国添砖加瓦的海外华人。这也从另一个角度,看出了咱们国家对统一的渴望。咱一块儿盼着,祖国能早点儿实现统一吧。
配资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