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这事儿,真是挺有戏味儿的,甚至带点黑色幽默的意味。还记得2019年那会儿吗?军事专家张召忠,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局座”,在某个节目里,说话轻描淡写地提到,英国那两艘新航母,简直就像个宝贝疙瘩,不出五年就会变成“鸡肋”。
这番话一传开,英国媒体那叫一个笑翻天,网上直接变成了段子场。各种评价喷涌而出,“酸葡萄心态”的、“不懂现代海军的中国专家”,啥样的评论都有,反正就是不太看好。感觉就像是在跟一个落魄的贵族吐槽他新买的跑车会出问题,人家还觉得你是在妒忌。
谁能想到呢,生活有时候比剧本还精彩。快进到2022年8月,那艘叫“威尔士亲王”号的航母,打扮得漂漂亮亮,就打算气势汹汹地去美国参加军演,那可是要在盟友面前好好展现一下实力。可偏偏刚出门没多远,就听“咔嚓”一声,右边的螺旋桨传动轴竟然断了。这场面也太尴尬了,全世界都盯着这艘价值三十多亿英镑的庞然大物,像个泄了气的皮球一样停在海面上,最后只能由拖船拖着灰溜溜地撤回去了。这下,英国人可笑也笑不出来了。
就这两艘航母,简直就像一对没事儿就闹腾的兄弟,从下水那会儿起头,就没啥顺心的事。“伊丽莎白女王”号,早在2017年正式服役,人还没刚刚热起来,床刚铺好,突然就出了大麻烦,水就像开了闸一样,一天能漏掉两百升海水,这消息当时传遍了全球。到第二年,消防系统又出现问题,软件漏洞一出,机库里就像“水漫金山”一样,搞得整个海试计划都泡汤了。
弟弟“威尔士亲王”号,简直就是个“惹事精”。2020年,还没正式服役,居然发生了两次大规模漏水,一次比一次还严重,机舱里水都快淹到膝盖了,许多高精度的电子设备都泡在水里,光修理就耗了整整半年。接着就是2022年被人熟知的“断轴”事件,修了好几个多月,才算解决。你以为就让它这样过去?到了2024年头,本打算去参加北约“坚定捍卫者”大规模军演,结果临出发前机械出了点故障,去不了了,只好让刚修好的“女王”号临时顶上。更匪夷所思的是,今年5月份,“亲王”号在海上执行任务时,热水系统居然坏掉了,几千名船员在海上漂着,连续几个月都洗不上热水澡。你信不信?在这么一艘代表国家形象的高科技战舰上,连个热水澡都成了奢侈。
其实啊,这一连串倒霉事,根本就不是碰巧发生的,根源早就埋藏在那儿。张召忠当年敢这么说,不是因为他会算命,而是他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他没只盯着这艘船有多大、技术多先进,他关注的是背后那个越来越力不从心的英国。那会儿他就说,航母这种“烧钱的巨兽”,不是谁都能玩得转的,它考验的可是一个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和工业基础。
英国本来也想把这事搞得高端点,起初还打算用核动力,觉得那样才体面。可谁料到,2008年那场金融危机一到,家底都亏空了,军费也得大削,核动力的梦想基本打水漂,只能退而求其次,用了燃气轮机配柴油机那些常规动力系统。为了省钱,还要平衡国内不同地区的就业岗位,整个建造流程被拆调得乱七八糟,一会儿造船头,一会儿造船身,最后像拼积木一样拼装起来。虽然听着挺合理,但实际上麻烦不断,结果预算像火箭似的蹭蹭飙高,原来的设想都飞到云端去了。最终,两艘航母的价格居然高达62亿英镑,折合人民币超过550亿呢。
更得命的是,现在的英国,早就没那个能造出“无畏”号航母的日不落帝国风范了。工业基础早就空心化了,他们的国防部长都公开说,英国的造船水平,现在连中国的百分之二百三十都不到。这代表啥?意味着许多关键零件和技术,都得从国外进口。船你自己造,但“核心”和“血脉”可能是别人的。一旦出点问题,维修得看人脸色,零件供应也可能卡住喽。
就是说,就算那艘航母没有啥毛病,光有一艘船也不算完。飞机设备咋样,护航的战舰准备充分了吗?这才是真正让英国皇家海军现在头疼的核心问题。
按原本的计划,英国都打算买138架F-35B隐形战斗机,挺气派的。不过实际情况是,到目前为止,只拿到了48架,而这48架里,真正能飞、能上舰的,听说只有区区21架。就这些宝贝,空军和海军每天都在争着用,都说归自己用。结果呢,那两艘庞大的航母甲板上,经常是空荡荡的,场面看上去挺凄凉,简直成了名副其实的“有舰无机”。
护航舰队那更糟了。整支英国海军,能拉得出手的驱逐舰和护卫舰,加起来一共也就十九艘。这意味着啥呢?就是说他们拼命也就勉强组成一支单航母的护航队伍。当一艘航母出海时,另一艘得留在家里,整个英国海岸线都可能变得空荡荡。更搞笑的是,能在大洋上为航母补给的船,全海军就只有一艘超过三十岁的“维多利亚堡”号补给舰,这老货随时可能退役。
算下来,这真是一笔沉重的负担。除了那550多亿的造价外,这两艘航母每年维持维护的钱也是个无底洞,动辄几亿英镑。根据2023年的数据,仅仅是养这两艘,就占用了英国差不多10亿英镑的国防经费。这一大笔开销,直接把原本打算建造的新型护卫舰等等重要项目压了下来,延期得一拖再拖。为了面子,连实在的利益都快搞丢了。
在亚太地区执行任务的“亲王”号,因为后勤跟不上,竟然不得不在日本港口呆上三周,进行维修,把远洋作战的短板展露无遗。最揪心的是,为了确保“女王”号能出动,海军竟然从“亲王”号上拆零件,拿去用。就像把一艘航母变成了另一艘的“移动备件仓库”。
目前英国海军采取的办法就是“轮换制”,一艘出海,另一艘必须在港里休整。英国国防部内部有人开始公开探讨,是不是该把一艘舰队封存,甚至有可能卖掉一艘。你看,这不又回到张召忠五年前曾说过的“可能卖掉一艘”的预言了吗?
回过头来看,那些以前被嘲笑的声音,真是显得格外无力。局座的判断,并不是什么玄学猜测,而是遵循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原则:脚多大,就穿多大的鞋。一个国家的海军到底强不强,不能只看几艘漂亮的大船,而得看整个国家的工业体系和经济基础,是否能支撑起这些钢铁巨兽的庞大消耗。英国双航母的困难,给所有怀揣“大舰梦”的国家上了一课:当你的野心远远超出实力时,再先进的武器,也不过是拖累自己的沉重包袱。看到曾经的日不落帝国,现在被这两艘船卡在泥潭中不得寸进,真是令人唏嘘不已。
配资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